多年来由于各色商业烂片国产电影饱受诟病。其实我们的国产电影也曾经辉煌过,虽然那时很久之前的事情了,但是终于等来了《我不是药神》。这部燃爆了这个夏天的电影院的影片,是近年来少有的佳作。
内地电影十佳(内容摘自豆瓣影评人 炯之)
1.张艺谋《活着》
豆瓣评分9.1/1994 / 中国大陆 香港 / 剧情 历史 家庭 / 张艺谋 / 葛优 巩俐
电影改编自余华同名小说,余华恰好也是我很喜欢的当代作家,余华的整个创作历程和张艺谋的电影创作甚至是不谋而合的。早期的余华也十分先锋,擅长描摹人性的倾轧与残酷,到了《活着》,余华开始转向人的温情。张艺谋的电影也是从早期极为个性化带有强烈的弑父情结转向现实中对人的关注。《活着》是他深广的现实主义最为有力的注脚。
活着是一种状态,一种在艰难时世前的人生状态,命运的苦难是一种人生的大背景,这种苦难是伴随着时代阵痛的,在起起落落的时代风云后,福贵就这样艰难地活着。从一个少爷到平凡人,身份的转变其实就隐喻了时代的转变与命运的转变,亲人的不断逝去其实象征的是活着的艰难,在余华的原作中是一个更为凄惨的结局,除了福贵全都死去。张艺谋则规避了这种绝对悲观,给了福贵新的人生希望,这也是一个人性的出口的考量。在张艺谋的影像中,张艺谋的作品保有着清醒的现实主义创作基调,民俗元素的融入使得这种现实主义其实更加具体有深意。
2.陈凯歌《霸王别姬》
豆瓣评分9.5/1993 / 中国大陆 香港 / 剧情 爱情 同性 / 陈凯歌 / 张国荣 张丰毅
李碧华与陈凯歌的结合使得这部作品既有着通俗情节剧惯有的三角恋故事又有了中国文化的文人意识。《霸王别姬》的横空出世奠定了陈凯歌第五代导演的大师级地位,电影借助程蝶衣的个人史表达了对于历史的反思与批判。陈凯歌的表达验证了个人是历史的人质,程蝶衣的无可奈何的人生其实正是普通个人在大时代面前的无可奈何,从一而终的艺术追求是程蝶衣死亡的解释,也是他的宿命。具体到个人,程蝶衣所代表的在我看来是一位极为私人化情感体验,而菊仙是一种热烈的爱,只有横亘在两个“女主人公”之间的段小楼是一种时代的弃儿,一种随波逐流的自我。
在陈凯歌的电影中,京剧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记录了时代的辗转与变迁。京剧文化显得更为贴近艺术本身,更多地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式的艺术样式的展现。这些文化作为电影的构成元素给予创作以新意与本土化。但也有评论人称这些电影中的民俗是一种伪民俗,是为了取悦西方电影而获得国际大奖的青睐,这也使得他们的的电影成了影评人口中所说的“使得中国成为了一个看不见的世界”。电影延续了陈凯歌早期的文人意识,只是在文化中融入了一定的商业性元素,使得电影的可看性与内涵结合得比较好,故而赢得了1993年的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3.娄烨《颐和园》
娄烨是第六代导演中非常像欧洲艺术导演的一位,他作品中那些恍惚迷离的人生体验,那些肆意释放情绪的瞬间,那些对于个人命运的独特表达都使得娄烨的作品极具感性气质。这部作品讲述了纷乱时代的那些敏感的情绪、复杂的人生剧变与情感状态。她是一位中国的“包法利夫人”,她爱幻想爱情是什么样子,她对于爱情的理解使得她追求的爱情浪漫而热烈。他满足了她对于爱情的所有想象,娄烨对于爱情的表达很像是一种对于生命力的倾诉。
4.姜文《阳光灿烂的日子》
豆瓣评分8.8/1994 / 中国大陆 香港 / 剧情 / 姜文 / 夏雨 宁静
《鬼子来了》在姜文作品中同样极为出彩,我也很喜欢,鉴于前三都挺沉重,这里选取相对轻松的国产青春电影高峰《阳光灿烂的日子》。阳光灿烂的日子是“我”永远的青春回忆,在今天的我们看起来十分压抑的带着灰色的色彩的那个年代对于马小军来说是一段可能永远都不会被改变的青春往事。这段时光让他懂得了人生的爱情与成长的意义。对于那段时光的记忆有对老师的嘲讽,有打群架的经历,有偷进别人家里的窃喜,有对父母性生活的介入,当然更重要的是有爱情。
5.伍仕贤《独自等待》
豆瓣评分8.1/2005 / 中国大陆 / 喜剧 爱情 剧情 / 伍仕贤 / 夏雨 李冰冰
《独自等待》向我们展示的是一种青年人的爱情观,对于一见钟情的爱,往往是奋不顾身的,往往是撕心裂肺的,结局也往往是无可慰藉的。在陈文对刘荣的追逐过程中我们发现了那些别人眼中的自己,我们误以为只要在一起那就是永恒,我们误以为只要有机会就一定能走向胜利。但其实很多时候都只是生活给我们开的玩笑,它让我们看见人生的美好,但转眼间它会夺走我们眼前的这一切。
它让我们明白爱情的不可捉摸,它让我们知道爱情的漂浮不定,但永远不会对生活失望,请记得独自等待那些美好的时刻的来临,也许下一秒你的爱情会不期而遇。这部电影触动我的地方还在于它展示了那个年代青年人的青春与生活状态,或者说是我比较羡慕的,虽然日子过得很紧促,但是三五好友在一起总能打发那些无所事事的时光。这是我比较喜欢这部电影的另一个地方。
6.吴永刚《神女》
豆瓣评分9.0/1934 / 中国大陆 / 剧情 / 吴永刚 / 阮玲玉 黎铿
无声电影时代如果要选择一部代表那么无疑会是有着无声电影巅峰的代表作《神女》。这是中国电影第一个黄金时代的重要代表作。电影传承了联华电影公司一贯的社会批判路线,于旧社会的黑暗处述说人生的悲苦,于阳光触及不到的角落上演着人世间最悲惨的画面。神女终究只是一种我们对阮玲玉所饰演的妓女的慰藉,也不会有神女来为这经历显灵。这是无声的苦痛。时代的问题终究还是淹没了那一个个无处发声的个体,但母性的光辉依然保护着儿童的纯真。这是吴永刚对善意的保有,也是对未来的希望的保有。
7.贾樟柯《小武》
豆瓣评分8.3/1998 / 香港 中国大陆 / 剧情 / 贾樟柯 / 王宏伟 郝鸿建
贾樟柯是第六代导演中的民间作者。他的影像都是在诉说民间故事,他的影像风格与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的影像风格也极为相似,在对于底层的表述中,贾樟柯的人文关怀极为妥帖而具体。小武所代表的边缘人正是一个个特定时代的无可奈何的个体,生活所迫的压力让人喘不过气来,因而他们走上了一条条无可奈何的人生。对此,贾樟柯保有着最大程度的悲悯。从《小武》到《站台》再到《三峡好人》、《山河故人》,贾樟柯始终关注着一个个敏感而平凡的个体,在底层中倾诉着那些不为人知的往事,他们的爱与生活,终究还是被现实掩埋了。
8.吴贻弓《城南旧事》
豆瓣评分8.8/1983 / 中国大陆 / 剧情 / 吴贻弓 / 沈洁 张丰毅
对于这部电影的记忆就像一出随看随忘的平淡如水的故事集,没有跌宕起伏的大起大落,没有一波三折的人生奇遇,有的只是导演的缺席,矛盾的缺席,冲突的缺席,甚至是高潮的缺席。我们所能看到的其实就是一出出平凡而带有哀伤感的影像风格。城南旧事其实就是一段可能什么都没发生的往事,在“我”的记忆里,那些悲惨苦痛的结局在我看来都有着最为亮眼的一面,那些出现在“我”生命里的人都有着最为善良的一面。他们带给了“我”很多童年的奇特与想法。因而“我”对于这段记忆的感觉是带着极强的迷恋的。城南旧事其实只是一段“我”的童年往事,为此我可能会永远记得那些具体而琐碎的记忆与人,因为他们曾点亮了“我”的整个童年。
9.霍建起《那山那人那狗》
豆瓣评分8.4/1999 / 中国大陆 / 剧情 家庭 / 霍建起 / 滕汝骏 刘烨
这是一部更为沉浸于情感的电影,一段关于父子情的素描,那些清丽素净的山村是我们最渴求的自然,在自然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情感的放大。在陪伴父亲的过程中“我”看到了一个个无奈的故事,而父亲是这些无奈者的救赎者,于是“我”在父亲这一小小的送信员身上看到了伟大,那山那人那狗其实就是最幸福的牵绊。一路上父子间的无言其实就是一段父子情的加深过程,与父亲的独处让“我”懂得了父亲那些心心念念的事情,也是“我”今后人生的方向。在霍建起的描摹中,那些真挚的情感状态十分具体地表现了出来。
10.谢晋《芙蓉镇》
豆瓣评分9.0/1987 / 中国大陆 / 剧情 爱情 / 谢晋 / 刘晓庆 姜文
作为第三代导演的代表,谢晋可能是最特别的一位,他的影像是极为独立的,借助平凡人生的故事来批判文革。从《天云山传奇》到《牧马人》再到《芙蓉镇》,谢晋的批判意识极为统一且有着强化的倾向。《芙蓉镇》改编自古华的同名小说,在政治批判中注入了温情,胡玉音与秦书田的结合是特定时代人的共情,在对人的观察上,谢晋也保有一种高度的热情,发现人性中的善恶因素。对于时代批判的主题,谢晋也不遗余力地进行了强化。总体而言,是一段关于文革的历史记忆的书写。(本文摘自豆瓣影评人 炯之)